《知行合一王阳明》读后感

来源:乐博体育平台app手机版下载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19-12-10

最近看了《知行合一王阳明》,有了一些感悟。王阳明官至兵部尚书、都察院左都御史,精通儒释道三家,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,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,他还领兵平乱剿匪,用极少的代价闪电般地彻底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。在蛮荒的龙场,王阳明悟出了“圣人之道,吾性自足”,即人人皆有良知。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,让龙场司道实际发挥作用的,是“知行合一”,即遵循内心的良知,便能达到宁静于内、无敌于外的境界。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,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。知行合一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、修练,最终砥砺出的生命境界。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、下狱待死的恐惧、流放南蛮的绝望、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、无人问津的落寞,直至悟道的狂喜、得道的平静后,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,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。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,王阳明率文吏弱卒,荡平了江西数十年巨寇。凭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,王阳明以几封书信,一场火攻,三十五天内平定了宁王之乱。凭借知行合一的力量,王阳明从根本上扫清了困扰明政府多年的广西部族匪患。

知中有行,行中有知。知行是一回事,不能分为“两截”。从道德教育上看,他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“知而不行”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,这是有积极意义的。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,道德意识高不开道德行为,道德行为也离不开道德意识。二者互为表里,不可分离。知必然要表现为行,不行不能算真知。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,如果不去行动,不能算是真知。以知为行,知决定行。书上说:“知是行的主意,行是知的工夫,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”。我的理解是: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,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”良知”的工夫。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,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“良知”的完成。

看完全书,想起了王阳明年轻时候的年少轻狂那个在道、佛、理学上面的反复求知过程,那个在军事上屡获军功而多次被弹刻,多次在军事上的精神与体力的折磨,以致最终在严重的肺病中病逝,一幕幕一点点浇筑成位在我心目中的伟人的形象。由此我想到,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,我要发挥好知行合一的品质,做到做人问心无愧,做事凭良心去做,做一个知行合一的人。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王  超  誉